如果不從歷史的角度解讀,我們確實無法發現這里邊有什么問題存在,畢竟,創造是智慧、制造是體力,兩者不可同日而語。但是,如果我們站在歷史長河、站在世界發展的視角來看待的話,結論會略有不同?v觀歐、美、日、韓產業發展所走過的階段和道路,我們驚人的發現,它們的軌跡幾近一致,唯一不同的只是時間的早晚。我們考察與我們一衣帶水,現代經濟發展的典范日本和韓國的產業發展歷史就會發現,它們都走過了一條從初級制造到高級制造,再到創造的必然之路。日本在20世界50、60年代走的就是現在中國正在走的初級制造之路,此后70年代,它將初級制造遷到了東南亞,本國則重點發展高級制造和創造性的研發。日本90年代以來所獲得的產業競爭優勢,完全是70、80年代集體投入創造研發帶來的必然結果;韓國也不例外,韓國直到80年代才開始轉向高級制造和創造,幾十年前未雨綢繆的巨大投入,才換來了今天的韓國汽車、數碼電子等高科技產品風靡世界。
看完日、韓產業發展歷史之后,我們再來看看中國。中國現在無疑是站在一個門檻上,準確的說是站在初級制造與高級制造的門檻上,正在準備進入高級制造的門檻。如果在這個時候大談創造,省略高級制造這個重要階段,似乎有“大躍進”的嫌疑,并不能真正幫助中國早日迎來中國創造這個嶄新的時代。時至今日,中國才剛剛開始準備轉型,剛剛向創造研發傾斜資源,這個時代的投入,只有在10、20年之后,才會慢慢收獲,而不是現在。試問沒有播種,又哪來收獲呢?
其實,有一個數據最能說明這個問題。2004年,我國的發明專利申請為13萬件,有一半來自跨國公司。從專利構成看,中國人申請100件專利中,只有18件是發明專利,而國外企業申請的100件中就有86件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。請注意,我國18件是用“發明專利”,而國外86件在發明專利前面加了“技術含量較高”的定語,這從另一側面告訴人們,中國企業的18件發明專利的技術含量很低。
其實,中國先天的天時、地利和后天的人和三方面的屬性,決定了中國比歐、美、日、韓更需要經歷制造特別是高級制造這條必經之路,只有走過高級制造這個階段,才可能迎來全新的中國創造階段。
不談中國創造之天時、地利與人和因素.
中國現階段的歷史階段不適合談中國創造。自從1980年代開始推行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現代產業建設僅僅只有20來年的歷史,積累還非常薄弱。在大多數產業領域,中國都停留在簡單的生產制造階段,企業的重心仍然是提升制造工藝、降低制造成本等系列問題。反觀國外,歐、美用了上百年的積累才順利的從制造逐漸車向創造,日本、韓國也用了近50年的時間才走完這條道路。而中國,到現在為止僅僅只走了20來年,很顯然是遠遠不夠的。這個時候談中國創造,先天不足,時機不當。
這個時候,我們的重心應該是如何從初級制造向高級制造轉型,應該是如何提升制造的技術含量和利潤水平,而不是當前無法落地的中國創造。近年以來沸沸揚揚、層出不窮的中國制造產品缺陷問題,就揭示了這一課題的重要性。就在8月份,因為675000件芭比娃娃玩具中的涂料鉛含量超標問題,制造商佛山利達玩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樹鴻在工廠倉庫自縊。這中是一個較為極端的案例,還有大量因為產品環保的問題造成的損失更是不計其數。僅以晉江運動鞋為例,每年因為產品環保上的貿易壁壘而導致產品被退貨、就地銷毀的事例不下近百起。 當前世界產業分工決定了中國“世界工廠”的角色定位。21世紀初整個世界產業分工最大的趨勢就是聚焦亞洲,而中國更是亞洲的發動引擎。中國將承擔(全球品牌網)其中至少2/3的制造業務。特別是隨著中國全球地位的提升和貿易環境的改善,中國將逐漸完成制造產業的升級,將低利潤、低水平、高污染的初級制造向印度、越南、非洲等地轉移,保持高級制造,中國將致力于成為世界高級制造業的全球基地。
中國是人口大國,這一點決定了當前階段更適合談中國制造。中國擁有世界近1/4的人口,制造業人力資源極其充沛,具有不可比擬的全環競爭力;更何況,中國推行了20多年的現代產業發展也成功的培養了足夠的、成熟的產業工人;谶@兩個原因,中國更適合在當前階段重點推行中國制造。如果這個時候就專注推行中國創造,這么多的產業工人如何安置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。